第536章 空中飞车-《我不只是动作巨星》
第(2/3)页
后面是帽子哥领先排在第三位,女车手在最后。
拍完这部分,拆下跑车两侧的机位,开始上演员拍摄。所有有特定镜头的车手演员,都在拍摄前参加过罗斯的汽车特技基础培训。主要是让演员在正式拍摄时,面对镜头能拍出背景,让观众感觉到真实。
第二部分拍完,拍第三部分。
这部分是汽车特技演员按剧情飚车。不要求极速飚车,但要求开出速度感和飚车感,就是比普通开车要快。
后面共有三台摄像车追拍。有时候三台摄像车都在最后并排追拍,有时候两台摄像车在最后,一台在赛车一侧追拍。有时候,两台摄像车分别在赛车两侧追拍,一台摄像车在最后追拍。
第四部分拍摄,没有摄像车跟拍,只有无人机跟踪俯拍。
还是同样的路线,同样的按剧本飚车。
第五部分,就是渡桥飞跃。
这部分剧情,帽子哥害怕,没有飞跃。女车手飞跃了,但是女汽车特技演员做的替身完成飞跃拍摄。
当然,并非真的直接飞跃硬着落。那肯定不行,很容易出事故。就算不出事故,着陆时的震动,也足以让车手因为冲击力过大而出问题。
真正拍摄时,着落的地端会有铺有缓冲,后期利用电脑与落地的画面合成。
女车手的比较好拍,分开拍摄。落地拍摄时,将车开上一个不太高的斜板,飞起来后,就能拍到落地的镜头。
难度最大的是吴龙要在飞跃的空中,超越前一辆车。
事先,吴龙和罗斯的汽车特技团队搭建了一个同样长度和坡度的斜坡,用来测试,多少速度跃出,落点会在哪里,空中的高度和角度如何。
这些测试,都有摄像机在一旁拍摄并录入电脑。
然后再用更快的速度跃出,计算空中的高度和角度如何,落点在哪里。
经过多组数据测试后,再选两个相差较大的,在电脑里合并数据同步播放。
这样,两组原本不在同一时空的汽车飞跃渡桥,就在电脑里同时出现在同一时空。
通过这样的试验,得出两组数据。
什么时候开始加速,两辆车一先一后应该保持在什么速度。什么时间点,速度是多少,都需要精确控制。
其实,较安全、较保险的方法,是两辆车不在同一车道。这样就不用担心两辆车相撞的问题。
可这样一来,就显得没那么刺激和惊险了。
不刺激不惊险,观众怎么买账?怎么突出吴龙电影的优势?
想吴龙前世,曾经辉煌的港岛武打动作电影,就是以真实跳楼为卖点,才征服了全世界的影迷。
就连好莱坞的特技演员看到港岛龙虎武师的动作戏拍摄,都感叹那不是在拍电影,那是在玩命。
导演喊一声跳,龙虎武师就要大胆跳。哪怕是三楼,下面没有海绵垫,也要直接跳。
而当时港岛动作片的主演,不少本身就是龙虎武师出身。不用替身时,说跳也都跳。
他们这些龙虎武师,断手断脚那是家常便饭。拍一场危险的动作戏,救护车都在旁边等着救人的。
谁胆小不想干,走人,后面大把人抢着干。
所以,为什么那时候的武打、动作电影那么好看?
因为是真拍啊,很多连威亚都不吊的。
除了实验空中飞跃,还要实验下落。毕竟有真人在里面,一定要避免硬着陆。同时,车内的座位也经过特殊改装,增加缓冲性能。
先把车吊起来,吴龙坐里面。测试多高的高度安全,什么样的缓冲物最好。
在吴龙多次测试安全,才可以拍摄。
吴龙拍戏有一点让罗斯他们那些特技演员放心的,就是吴龙会请有救护车在拍摄现场以防万一。
罗斯与吴龙合作过多次,知道吴龙的戏从来没有出意外。但是,吴龙还是每次都这么认真负责,这让同行都很敬佩。
开拍在即,吴龙与罗斯碰拳。吴龙暗中对罗斯说:
“放心吧,罗斯,会成功的。”
坐进车子的罗斯,看头前方工作人员的倒数。不知不觉就进入状态。他当然不知道,自己受了吴龙的影响。
轰!
轰轰!
轰轰轰!
工作人员倒数结束,挥手开始。
罗斯的车在前头加速,冲向翘起的渡桥。吴龙的车在后面紧追,速度越来越快。
罗斯盯着前方,余光掠过仪表盘,上面的速度和要求的一样。这个感觉没问题,从周围景物的倒掠,汽车引擎的轰鸣声,都和这个速度对得上号。
有经验的车手,就是可以通过这些判断出自己的车速,根本不需要看仪表盘。
呼!
罗斯的车飞出渡桥。
紧接着,头顶一个黑影掠过。他从前挡风玻璃看见了吴龙车的底盘,他身后的摄像机,也以他的视角拍到了这个画面。
最上方,无人机跟踪俯视拍摄,拍到了这个精彩的画面。遗憾的是,地面并非桥的另一端,而是铺有蓝幕的大片缓冲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