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六节半年内发生的事(4.2K)-《汉柏》


    第(2/3)页

    而且这事干的百姓叫好声连连。

    有这两方面在,对于他们的名声不仅没有损害,而且还有扬名的趋势。

    整个大汉才清扫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吧,这还是速度非常快的,因为有罪证,是针对性的清扫。

    若不是每次清扫完,都要派遣虎贲和得力官员去各地当巡回法官,等百姓抱冤,估计这半年已经清扫完一半了。

    至于后续的事情,刘彻和霍嬗也做出了一些安排,若是只清扫,不改善,过个几年就又会回到当初的状态。

    对怎么改善这个官员与大户豪强勾结的情况,霍嬗提出了三个办法,五年一轮换,异地升迁和监察机构。

    监察机构没有新立,御史大夫稍微改改正好合适。

    霍嬗觉得他提出的办法还是不错的,这个问题想要彻底根治,那是不可能的。

    除了这三件大事以外,整个大汉也没有停止发展,具体的还有开荒,小规模的迁移等事物。

    开荒开的是大汉国内各地的荒地,这个时候的荒地是很多的。

    至于小规模迁移,是往羌地,还有南方,东北方向的小规模迁移。

    采取的不是强制策略,而是朝廷给出待遇,百姓们自己报名,但人不多,所以就只是小规模迁移。

    商量好的,但还没有实行的大事,主要有三件,两件开年就实行,一件估计要到灭匈奴以后了。

    前两件商量的人多,参与的人也多,但是最后一件只有四个人,刘彻,霍嬗,卫青,霍光。

    因为是椒房殿家宴过后霍嬗提起的事物,几人商议了一下,准备要干,但是要在匈奴之后。

    而这件事就是改军为民,或者说改成军户。

    大汉是小规模的募兵制度,加上大规模的征兵制度,还有众多的将门勋贵不放在明面上,但人人都清楚的私兵制度。

    自进入刘彻一朝,大汉连年征战,军事上花费的资源无限多,整个大汉的兵士也是出奇的多。

    等灭了匈奴以后,大汉没了战事,那就真的到了休养生息的时候了,这些兵士是一个大负担。

    谷熠

    虽然依据大汉的征兵制度,能够不管他们,直接划为民,自行发展,但是不能这么做,这属于是裁军了。

    等灭了匈奴以后,大汉虽然没了大战事,但是这么多的新收之地,还不安稳。

    霍嬗的意见是把他们化为军户,也就是跟西域那边一样,简单来说就是民兵。

    然后让他们前往各地屯民,再辅以异族之民,教授汉族文化,慢慢的融合。

    前几年虽然花费大一些,但是日后的好处,那是数不胜数。

    几人对于霍嬗的提议,也是认同的,所以就把这件事定下来要做,但是没有在详细的商谈。

    现在商谈没有这个必要,没到时间呢,有些好高骛远,先把眼前的事干好了再说。

    等灭了匈奴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慢慢的规划才是正理。

    至于已经定下来,还没有实行的两件事,分别为减赋税和改商税,或者说改商税和减赋税,因为改商税实行在前,减赋税实行在后。

    这两件事是真正的麻烦事,因为里面牵扯到的东西非常复杂,而且霍嬗自己也不太懂这些。

    所以霍嬗提出了几个概念以后,其他人就开始商谈规划。

    参与其中的人很多,大司农,少府,丞相府那是缺不了的,不过不光是这三位主管,三大署衙的属官基本也都参与了进来。

    因为三大主官不可能清楚其中的细节,只有负责详细事物的属官才清楚。

    就算是他们也不太清楚细节,还从各地随机招来了一些负责各地详细事物的官员。

    除了他们,还有各地的郡守,县长县令,乡老,以及商贾们。

    这些人足足谈论了半年,才把这两件事给定了下来,期间也没有偷奸耍滑,霍嬗可是亲自在镇着他们。

    由此可见,这两件事有多么的复杂。

    而且商谈的人里面人员复杂,最开始的时候,自然有为自己一方偏向的情况出现。

    但是被霍嬗给收拾了几次以后,他们都乖了,不敢再搞事。

    我不懂,没有规划的本事,但是我监察,里面那有问题的眼光我有啊,糊弄我那是糊弄不过去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