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帝国之刃-《大魏霸主》


    第(2/3)页

    就这样,谢玄所部人马也在快速暴涨。等到笈多帝国大军抵达信州南部边境时,谢玄身边已经拥有了十几万部队。这些部落首领,事实上见识都不怎么大,他们再怎么精明,也玩不过谢玄,谢玄利用笈多帝国军队目空一切的空档,带着这十几万大军绕过了笈多帝国北征,浩浩荡荡杀进了笈多帝国比哈尔邦、奥德萨邦,甚至一度逼近笈多帝国中央邦。

    谢玄的政策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换子而已。反正信州魏国人口并不多,皆是附庸部族。一旦笈多帝国在信州大开杀戒,笈多帝国就失去了统治信州的可能性。

    除了谢玄展露峥嵘之外,另外一个崭露头角的就是皇长子冉昀了。冉昀和冉昐采取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冉昀弃文从武,加入了府兵之中。经过几年的历练,冉昐已经成了位于韩信郡郡尉。韩信郡是楚州上郡,拥有一十三县,而冉昀麾下是有十三府府兵约一万一千余人马。刘科把安西军调去支援南里,结果萨珊帝国与笈多帝国联军就兜了一个大圈子,犯狠杀向魏国楚州腹地。面对敌强我弱,很多郡县都很快失守了。而冉昀在接到告急之后,就化零为整,把韩信郡十三县百姓和物资都集中到了郡城,冉昀又在百姓中征召一万余青壮义勇,让韩信郡拥有了两万五千军队。尽管府兵将士年纪比正规军大,而且装备要稍差,事实上府兵战斗经验更加丰富。于是萨珊帝国与笈多帝国联军在韩信城下碰得头破血流。

    这场震惊魏国的血战,打了足足八十三天,韩信城军民共战死三万七千余人,伤者多达四万余人,而萨珊帝国和笈多帝国联军在韩信城下足足扔下了二十余万尸体。等到魏国援军到来之际,韩信城已经不足两万人了。其中军队几乎全部阵亡,就连青壮女子和十二三岁的孩子都拿起武器上战场了。

    不过笈多帝国和萨珊帝国联军的好运也到此为止了,随着魏国援军陆续到来,特别是以镇西军、庭州为这辅的援军万里驰援,让安西各郡县士气大振,纷纷展开反击。

    黄帝纪元四八零四年三月,怛罗斯第二次会战爆发,刘科率领安西军主力七万余人马在恒罗斯河西岸堵住了萨珊帝国与笈多帝国联军的退路,而许远率领的魏国援军八万余人对萨珊帝国与笈多帝国联军五十余万人马展开猛攻。特别是镇西到来携带了五十四门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四百多具火箭弹。由于此时魏国科技更加进发,采取了硝化棉炸药,魏国火箭弹的威力更加惊人。

    在短短一天时间内,魏国联邦军队向萨珊帝国与笈多帝国联军发射六千多枚炮弹,四万多枚火箭弹,虽然仅仅炸死炸伤萨珊帝国与笈多帝国联军不足两万人马,不过萨珊帝国与笈多帝国联军却失去了抵抗的意志。

    随着萨珊帝国与笈多帝国联军失去抵抗意志,魏国开始收缩包围圈。面对魏国联邦军队步骑合围,渐渐压缩萨珊帝国与笈多帝国联军的活动空间。笈多帝国北方总督联军指挥官宾头刹罗·笈多不甘心失败,拼命弹压各部退缩士兵,斩杀畏敌将领,勉强稳住了军心。不过能联军坚持下去的信心是因为笈多帝国和萨珊帝国都是倾力来战大魏联邦帝国,不仅沙摩陀罗·笈多率领倾国之兵来援,还有沙普尔二世也率领萨珊帝国倾国之兵来援。只要坚持到援军到来,联军还是有转败为胜的希望的。

    只不过,正应了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了。

    黄帝纪元四八零四年三月十三日,在联军被包围的第六天,魏国东线兵团迎来一个庞大的车队,足足多达一千多辆重型载重马车抵达税建城。并且在税建城稍作休整就开始向怛罗斯进发。在庞大车队抵达大魏联邦军队军营之后,这些随行工匠就立即开始组装起来。

    因为没有内燃机,魏国的热气球,无法灵活转向,只能借助风向风行,能飞到哪儿,要看老天的心情,这是非常坑的。在军事应用中,热气球一直遭受军方非议。不过皇家科技学院一直努力改进热气球,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由于中国历史炼丹术士都喜欢胡乱添加东西,结果杨羲一名徒弟叫周玄之的,在无意间用硫酸腐蚀沥青,得到了比较轻质的氦气。于是,魏国制造飞艇就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和热气球相比,氦气飞艇不仅滞空时间更长,而且因氦气是惰性气体,不易与其他气体产生化学反应,安全系数非常高。不过此时魏国并没有摸索出来工业生产氦气的方法,采取土法生产氦气成本非常高,所以魏国飞艇投入民用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这不妨碍冉明制造出载重量大的飞艇进行空中轰炸。经过七天的紧张忙碌,六十个载重飞艇完成了起飞前的所有准备工作。这种飞艇非常庞大,首先长度超过六十四丈三尺,比魏国现役中最大的舰船还要长,直径也多达五丈三尺六寸,采取充气式硬化,整个气囊容积超过两万五千立方米。不过这种飞艇的载重能力也相当惊人。最大升限为十五吨,即使采取安全载弹量,也可以承载一万七千斤。哪怕是采取五十斤重的重型炸弹,每一次升空也可以携带足足三百四十枚。

    不过这种飞艇仍然不是成品,首先是没有动力,还是依靠风力进行飞机,只是加装了人力可调式尾翼,可以对飞艇的航行方向进行微调。

    “东南风四级,安全!”
    第(2/3)页